


好的口譯,不僅需要語義通順、語法準確,恰當?shù)匕盐照Z感也十分重要。在中日之間,語感的問題常常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方面:
1. 是否符合對方語言的一般習慣與思路;
2. 是否選用與對方的身份、地位、性別相符的說法(尤其在日語中);
3. 是否準確把握中日之間漢字詞匯的微妙差異。
如果語感不妥,輕則讓聽者感覺不快,或引起誤解,重的話還可能出現(xiàn)糾紛,甚至傷害對方。
作為漢語母語的學習者,要把握好日語的語感有一定難度,應注意從基礎出發(fā),抓住基本問題,在實踐中尋求提高。同時,也應注意到漢語中同樣存在不同的語感,即使習以為常,也要做有心人,對母語多多推敲。唯有此,才能熟能生巧、有備無患。
從原因分析,一些基礎的語感問題,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:
I. 譯員自身的無意識
教材、詞典上對于詞語、用法的解釋不少,能提示語感的并不多。同時,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發(fā)展,中國的學習者能夠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日語素材,其中,動畫、影視作品中包含大量口語形式。在缺少指導的情況下,有的學習者一味盲從,會導致各類語感問題。比如學生向老師請假,最后順口說了一句「ごめんね」;還有和日本人說話時的簡單附和,有人習慣用「そうそうそう」,也未免過于隨便。
II. 不了解日語特定場合下的一些特定說法
比如,帶客人參觀時,中方會提醒“請大家注意,會場內請勿拍照?!比绻磫卧~直譯的思路,就可能譯成:「皆さん注意してください。會場內では寫真を撮らないでください?!蛊渲校缸⒁猡筏皮坤丹ぁ拐Z感上比較夸大,而兩句都用「てください」會讓人感到“命令、禁止”的語氣,在這里都不妥當。事實上,日語中遇到這樣的情景一般表達為:「皆さんにご案內します。會場內では寫真撮影をご遠慮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、お願いいたします?!怪T如此類的特定說法,需要從基礎階段逐漸學習、不斷積累。
III. 不能根據對象選擇合適的說法
日語中根據對方的長幼、性別、身份.所用的說法都會有所不同。比如同樣表示“辛苦了”,「お疲れ様でした」語氣謙恭,而「ご苦労様」則會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。談話中提到對方的父母,如果是成年人用「ご両親」會比較尊重,而如果對方是小孩子,還是用「お父さん、お母さん」更合適。再比如中方夸贊對方“這么年輕就當了總經理,真了不起”,如果譯成「こんなに若くてもう社長になって、本當にえらいですね」,用「えらい」難免會有些傲慢的感覺,相比之下,用「すばらしい」「すごい」或者轉譯成「うらやましい」,感覺更恰當。
VI. 沒有很好把握漢語詞匯在中日之間的語感差異
中日之間存在大量“同形詞”,但同形絕不意味同義,而其中的微妙區(qū)別,恰恰是學習者很難把握的。即使是有經驗的譯員,在現(xiàn)場的壓力下,有時也會用“直接讀漢字”的辦法來倉促應付,但其中很可能存在語感上的出入,給整個口譯留下隱患。
比如,日常交談中很簡單的一句“您是日本人嗎?”如果簡單譯成「あなたは日本人ですか」,很可能讓聽者覺得刺耳。直接使用「日本人」會顯得失禮甚至粗暴。同樣,日語中對第二人稱「あなた」的使用也很慎重,一般都通過其他手段,如敬語表達等體現(xiàn)。這句話如果譯成「日本の方ですか」給人的效果就大不一樣。
又如外事活動中常常用到“熱烈歡迎”這一說法,日語中名詞可以譯「熱烈な歓迎」,動詞可以譯「熱烈に歓迎する」。然而日語的「熱烈」比較夸張、程度較重,用在客人對主人的感謝未嘗不可,比如“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熱烈歡迎”譯成「熱烈な歓迎をいただき、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」。但若是用在主人表示歡迎時,比如“代表公司熱烈歡迎大家的來訪”譯成「會社を代表して、熱烈に皆様を歓迎いたします」就可能有些不妥。這種情況下,簡單譯成「皆様を心から歓迎いたします」更為妥當。
把握語感一向是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難點,口譯過程中,譯員要有意識地注意只言片語可能引起的不同反應。尤其對日語中一些常見的處理方式要有所了解。例如:
例1. 漢語常有“我來為您……”的表達,而日語則避免使用「~してあげる」的講法,因為這種說法會有施恩于人(「恩著せがましい」)的感覺。像把“我來給您拿行李”譯成「荷物をお持ちしましょう」比較妥當。
例2. 日語中常使用「~させていただく」的表達以尊重對方的決定權,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對方(「押し付けがましい」)。如“由我來為大家做翻譯”一般譯成「皆様の通訳をさせていただくことになりました」。
口譯的特點決定了其信息的傳遞基本是“由口到耳”。因此,譯員在工作時,一定要顧及聽者,注意譯語的選擇應該“聽著好懂”,即「聞き取りやすい、分かりやすい」,尤其是中日之間,漢字詞匯比例高,而這類詞不少都是“看著明白,聽著糊涂”的。
例如我國特有的“政協(xié)”一詞,一些媒體的書面翻譯中直接使用「政協(xié)」,但口譯時如果也同樣處理,日本人聽到「セイキョウ」,一般首先想到的是「生協(xié)(生活協(xié)同組合)」。
還應防止一些“聽出來的誤會”。比如在慶典上,日方說:「本日は出展企業(yè)の皆様から美味しいお酒をご提供いただいております。ここに乾杯を提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?!棺g員翻譯:“今天承蒙各參展企業(yè)為我們提供了美酒。在此我提議大家干一杯?!钡潞笥兄蟹絹碣e提出,剛才喝的酒“好像沒有梅子味道”,這時譯員才意識到原來是“美酒”與“梅酒”同音,造成了誤會。而同樣是這句話,在筆譯中就不會出現(xiàn)這個問題。
根據不同的場景選擇用詞同樣十分講究,日語詞匯中的“和語詞”、“漢語詞”、“外來語詞”即使意義相近.也會給聽者不同的感覺。一般來說,“和語詞”自然輕松,但把握不好可能會顯得隨便,而“漢語詞”比較鄭重,對于中國譯員來說,在中譯日環(huán)節(jié),使用漢語詞直譯操作相對簡便,但有不少漢語詞偏重書面,聽者不易理解,譯員也容易忽視同形異義詞的問題,使譯出語言出現(xiàn)語感問題。
比如較正式的新聞發(fā)布場合,“昨天”譯成「さくじつ」相比「きのう」更合適。類似的:
近年來,日語中外來語的比例逐步提高,在某些特定行業(yè),如IT、服裝、音樂等領域內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。如果譯員能夠根據具體領域恰當?shù)厥褂貌煌娜照Z詞匯,會有更好的口譯效果。比如在音樂界談到“錄音”,業(yè)內ー般用「レコーディング」,如果譯成「録音」也能夠表達意思,但從聽者角度看,總存在一些不自然。當然,對這些專業(yè)領域詞匯的把握和選用,對譯員的功力要求是比較高的。
大連翻譯公司